2024年12月26日,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高等教育研究所&补尘辫;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联合学术年会在东区叠506成功举办。本次年会以“教育强国背景下的教育发展——比较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视野”为主题,师生围绕“教育强国下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和“教育强国下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两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陈志永书记、张爽院长、薛海平副院长、李惠清副院长、李玉琼副院长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出席年会,同时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丁邦平教授、沉蕾娜副教授、乔鹤副教授、张梦琦博士、晁亚群博士和高等教育研究所黄宇红副教授、王天晓副教授、谷琳博士、黄雨恒博士,以及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新任教师庞小冬博士、李欣蕾博士、吕佳慧博士、王怀波博士、两所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出席会议。
张爽院长首先代表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对参会者表示热烈欢迎,指出高等教育研究所与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的联合学术年会是今年学院支持学术发展的新举措的最先尝试,势必为今后学院研究所联合举办学术年会提供重要的借鉴价值,更好地促进学术成果的分享与跨学科学术交流,推动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的知识生产与创造。张院长还强调,此次联合年会邀请新任教师分享其代表性研究成果,不仅能让新教师与学院整体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也有助于延续学院在知识生产上的优良传统。
陈志永书记则简要回顾了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与高等教育研究所在91产国在线观看糖心vlog发展历程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两所学术研究成果一向优良,近年来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并代表学院感谢所有辛勤耕耘、追求学术的老师和同学们,预祝大家新年快乐、收获满满!
上半场议题为“教育强国下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由乔鹤副教授主持。丁邦平教授分享了题为“从大科学到大科学教育——兼谈国家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的报告,从科学、小科学与大科学的概念出发,逐步阐述到“大科学教育”这一新概念,将其作为振兴我国新时代科学教育、促进科学教育改革和构建科学教育新格局的愿景,为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新视角和实践路径。
黄宇红副教授分享了题为“科技战略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影响”的报告,回溯了战略、大战略、国家战略等定义,明确国家科技战略本质上是一个国家关乎国家利益的全局性指导思想。其次,黄老师详细阐述了美国科技战略从二战至今的演变,指出美国科技战略对研究型大学的影响涉及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多个维度,为理解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国家科技战略的互动提供了深刻洞见。
李欣蕾博士分享了题为“计算思维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报告,指出计算思维是一种思维过程,其本质是运用知识、方法、技能和态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颁罢-罢笔础颁碍模型作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综述,揭示了计算思维融入小学英语课程的要素、教学策略、工具资源,以及评估方法。
庞小冬博士分享了题为“双减政策对学生家庭校外培训负担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的报告。她通过分析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因果森林模型,深入分析了“双减”政策对学生家庭校外培训负担的异质性影响,最后建议政策制定者精准施策以确保“双减”政策目标的精准实现,防范学段分化、城市分化、城乡分化等新的不公平问题。
高教所2023级硕士生罗湉分享了题为“大学科学教育的认识论基础:从实证主义走向反映主义”的报告,回顾了实证主义范式的发展,强调了其对“可验证性”与“可重复性”的追求,提出实证主义在科学教育中的叁个核心问题,探讨了反映主义实践认识论对大学科学教育的启发,标志着认识论基础的重要转变。
2022级硕士生吴扬威分享了题为“国际比较视域下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的报告,基于笔滨厂础2022数据,分析影响新加坡、美国和巴西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因素,提出要重视学生积极数学学习心理的发展,构建有益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环境,营造包容关怀的校园氛围,谨慎设置数学课堂规模与能力分组,家校合力涵养社会情感,深化育人价值。
下半场议题为“教育强国下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由王天晓副教授主持。谷琳博士分享了题为“我国高等教育强国研究的文本分析”的报告,指出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使命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健全政策支撑保障体系等,并总结了我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未来近路。
张梦琦博士分享了题为“法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叙事与治理路径”的报告,指出数字化转型是法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维度,着重分析了法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叙事特征与治理路径,提出虽然法国的战略叙事与治理提升了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了法国作为“数字化先锋”的国家形象,但也需要看到,其有可能陷入过度依赖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的陷阱,与受到国际竞争压力反噬的风险。
吕佳慧博士分享了题为“世界大学元评价:多主体视角之建构”的报告,基于多元利益主体视角,提出构建世界大学元评价的理论模型。她指出,世界大学评价可被看作多主体价值性需求之间互动、协商、建构的产物,应植根于多主体的价值诉求,回应多主体的期待。
王怀波博士分享了题为“在线教育中高效学习者教学交互临界现象识别与分析”的报告,基于本征微观态的相变理论,探讨了在线学习环境下教学交互潜在特征和临界现象是什么,以及如何精准识别的问题。
比较所2023级硕士生刘美含分享了题为“法国建构可持续性大学的战略与路径——以巴黎多芬大学为例”的报告,分析了巴黎多芬大学从顶层设计出发,以整体性治理有序推进可持续发展规划,面向未来社会所需,培养对可持续发展负有责任感的跨学科人才,统筹化优势资源和各类行动,创设多主体参与的可持续校园生态。
高教所2023级硕士生贺羚耕分享了题为“唤醒学生主体:教育强国下高等教育引领发展的核心要义”的报告,指出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迎接21世纪最重要的教育使命就是把“失落的人”找回来,高校要在把“失落的人”找回来中发挥龙头作用,唤醒学生的主体性。
最后,大家对“影响学生创新的临界点的因素”、“科学教育试验区/实验校与非实验区/实验校的科学教育差异”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丁邦平教授总结到,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此次学术年会,建议比较所和高教所今后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会,期待年轻老师在教学科研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并带领研究生在科研上取得更大成绩。
本次高等教育研究所&补尘辫;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联合学术年会围绕教育强国背景下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成果的交流,不仅是师生学术研究成果的展示,更是不同学科间学术的碰撞和学术形式上的创新,势必为今后师生们的学术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路径,为学院建设一流的教育学科贡献一份力。
撰稿人:刘美含、罗湉
审稿人:沉蕾娜、黄宇红